当前位置:
科普知识

世界无烟日来了

2023-05-31
世界无烟日今天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它就在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寄托人们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伤害的美好愿望世界无烟日(World No Tobacco Day)旨在增强全社会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禁烟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关乎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你知道香烟里面有什么吗 ?01尼古丁香烟内的主要有效成份,能刺激人体,亦会令人上瘾。 02焦油所含大部分化学物皆致癌或有毒,包括多环芳香族碳氢化...

地质遗迹

2022-11-19
 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反映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

地质公园

2022-11-19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2022-11-19
是单一、统一的地理区域,依照完整的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具有国际地质意义的遗产和景观进行管理。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利用该区域的地质遗产,以及所有相关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改进对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不断变化的星球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认识,例如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地球自然资源,减轻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通过不断提高公众对地质遗产在历史时期以及当今社会重要性的认知度,教科文组织世...

什么是岩石

2022-11-19
 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天然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地壳中的岩石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

2022-11-19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由岩浆冷凝形成,是岩浆活动的最终产物。它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岩浆作用是指岩浆发育、运动、冷凝固结成火成岩的作用。  按照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为喷出岩;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 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而形成的岩石为侵入岩。

变质岩

2022-11-19
变质岩,三大岩类的一种,是指岩石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岩石就称之为变质岩。

冰川

2022-11-19
冰川又名冰河,它是由积雪形成并能运动的冰体。在高纬和高山地区,当地面积雪永久不化时,一定厚度的积雪经过一系列物理变化便可形成冰,当冰达到一定厚度时,在重力和自身的压力下便可运动,形成冰川。在冰川作用的外围地区,由于气候寒冷,而使大片土地多年冻结形成多年冻土和冻土有关的地貌。所以积雪、冰川和冻土作用构成了高纬和高山地区地貌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营力。雪变为冰有两个过程,即新雪变为粒雪,粒雪再变成冰川...

红层地貌的形成

2022-11-19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铲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红层地貌普遍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

红层地貌的分布

2022-11-19
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是红层地貌的名称来源。

雅丹地貌

2022-11-19
  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形成的。干涸湖底沉积的粘性土质层,因干缩裂开,定向风沿干缩裂隙长期吹蚀,裂缝不断扩大加深,形成一系列大致平行相间排列的垄脊和槽沟,垄脊呈高约半米至数米的不规则陡壁垄岗,槽沟宽1-2米。垄脊和槽沟一般长数十米至数百米,顺盛行风向延伸,槽沟常充填有风积沙土,这种支离破碎的负向地形,因在新疆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最为典型,故称雅丹地貌,也称风蚀垄槽地形。

湖泊沉积作用

2022-11-19
湖泊在其演化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沉积,相对于海相沉积及其他陆地沉积来讲,湖泊沉积具有沉积连续、沉积速率小的特点,因而它能连续的反应各个不同时期的环境特征,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同时,由于湖泊比海洋的容水量少得多,且深度也小,因此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灵敏,滞后的时间较短。这样,湖泊所记录的环境信息在时间上的准确度较高。湖泊沉积的不同层位具有不同的岩性、岩相及矿物成分组合,它们是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产...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科普课程-地质学概况

2022-11-19
一、什么是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6大门类,地质学是地学(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由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组成。内部圈层构成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科普课程 第二期 地质学概况

2022-11-19
地质学发展简史 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科学,地质学成熟较晚,通常认为近代地质学到1840年才建立起来。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可以根据地质知识发展的程度,并参照其社会文化背景分为6个阶段。一、萌芽时期(远古——公元1450年) 人类对岩石、矿物性质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中国,铜矿的开采在2000多年前即已达到可观的规模。春秋战国时成书的《山海...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科普课程 第三期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2022-11-19
一、什么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旨在保护和增强地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区的价值。这些地区拥有地质景观和地质建造,是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见证,并对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保护地质遗迹及其环境;促进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开展;合理开发地质遗迹资源,促进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是以具...

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数量

2022-11-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不仅展示了地球地质的多样性,还带动了地方社区发展。截至目前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的成员数量达到147个,分布在41个国家。

什么是褶皱?

2022-11-19
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褶皱的基本形态分为背斜和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时代中间新两侧老,称为向斜;岩层向上弯曲,岩层时代中间老两侧新,称为背斜。

彩色丘陵是怎样形成的?

2022-11-19
彩色丘陵区域在白垩纪的时候,是一个大湖,由于不同金属元素的沉积,使得湖底形成的沙泥层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后来,随着气候的干旱变冷,原来的大湖干涸,原本沉积在湖底的这些沙泥层随着不断的压实、脱水、固结,形成了坚硬的砂泥岩层。再之后,这里发生了抬升和挤压作用,原本一层层水平状的砂泥岩层抬到相对高的位置并变形成倾斜或弯弯曲曲的,暴露在空气中的这些岩层又被日晒雨淋、风吹冻融等,逐渐形成了一个个低矮的小...

什么是单面山?

2022-11-19
单面山又称半屏山,是一种地形,指一边极陡一边缓斜的山。其通常形成的原因是原本倾斜排列的岩层,其上层岩石较硬,下层岩石较软,受到风或水的侵蚀之后,软的一边地层受到较多的侵蚀,形成较另一边陡的坡度,因而形成单面山。在彩色丘陵景区,岩层受力形成褶皱,由于这里的岩层软硬程度不同,使得在倾斜岩层的一些部位,软硬交互的岩层经侵蚀、剥蚀后,形成了许多单面山,例如七彩屏、大扇贝都是典型的单面山。

什么是地质年代?

2022-11-19
地质年代(Geological Time)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也就是地球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的年龄。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代)。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共2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