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所在地张掖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园内多民族聚居,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和地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园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取得重大进展,至目前为止,裕固族民歌、裕固族服饰、裕固族婚俗等 3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肃南藏族民歌、裕固族皮雕技艺等 10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肃南蒙古族民歌、肃南藏族民歌、裕固族春节待客礼仪等 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 | 名称 | 描述 |
1 | 裕固族民 歌 | 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被誉为民族音乐奇葩的裕固族民歌,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2006 年 裕固族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 | 裕固族服 饰 | 裕固族服饰绚丽多彩,内涵丰富,既保留了浓郁的古代北方草原马背民族的服饰文化特色,又形成了裕固族服饰文化的多元成分和独特风格。2008 年, 裕固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3 | 裕固族婚 礼 | 裕固族婚礼一般举行三天,也可以根据家庭条件而定。程序主要有求婚,请客、娘家宴请、戴头面、送亲、打尖、迎亲、踏房、新郎射箭、交新娘、冠戴新郎、看验酒席、献羊背、敬酒吟诵。新娘扬 茶等程序。2010 年裕固族婚礼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4 | 裕固族口 头文学与 语言 | 由于文字失传,裕固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裕固族的语言有两种,一种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系的西部裕固族语。另一种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族。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5 | 织褐子 | 织褐子是裕固族传统手工工艺,褐子可缝制成帐篷、褡裢、毯子、服装等生产生活用品,属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6 | 裕固族饮食习俗 | 裕固族的居住和饮食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带有鲜明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特征,被列入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7 | 剪马鬃 | 被称为马背民族的裕固族,对马非常喜爱,马驹养到一周岁时,要举行隆重的剪鬃意思。 |
8 | 留神羊 | 别名“放生羊”,牧民为供奉山神,避免瘟疫传播,祈求牲畜兴旺,要留神羊。 |
9 | 皮雕 | 皮雕是裕固族传统手工艺品,是将生牛皮经过加工,制成香牛皮,在上面染色、绘画、雕刻制作而成,2008 年被列入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10 | 刺绣 | 刺绣以花草鸟兽、日月山川和几何图案为主,构思巧妙,形象夸张,绚丽多彩,美观大方,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