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

2022-11-19 09:24

 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反映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

  地质遗迹是一种资源,保护下来既可以供人们研究,也可以通过适度开发成为供人们参观、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世界不少国家以把地质遗迹比较集中的区域建成地质公园,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只有在各市、县、省乃至全国对其地质遗迹的分布、数量、类型、特征、环境保护、开发程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情况下,政府才可以做出保护规划以及指导开发,指导企业投资,人们也可以了解地质特征、提高科学素质,科技人员可以作为研究的资料来源。 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地质遗迹保护是社会的责任,保护的最好办法是建立地质公园。建立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数据库是保护、规划、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工作。也是推进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和地学普及的重要条件。

  按《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9号)》地质遗迹可分为7大类25类56亚类。